WELCOM

公告

高二上一部分文言整理

 

后来就没有时间整理了……

高二语文文言知识整理

 

项脊轩志

作者

归有光(1506—1571),字熙甫,号震川,明代昆山(现在江苏昆山)人。

《震川文集》

 

他自幼苦读,9岁能文,但仕途不利,35岁才中举人,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。于是迁居至嘉定(现在上海嘉定)安亭江上,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。他的学生很多,称他为震川先生。到60岁才中进士,授县令职,一生郁郁不得志。

他反对明朝中期前、后七子的文必秦汉、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,自称好古文辞,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;反对拾人之涕唾,提倡独出于胸臆,强调真实感情。他的这种文风,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,后人把他和唐顺之、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,而他的成就最高。

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,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,来表现母子、夫妻、兄弟之间的深情。他的这类散文,感情真挚自然,语言朴素流畅,细节真实生动,有诗一般的意境。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。其中《项脊轩志》可为代表,其他如《先妣事略》《寒花葬志》等,也很感人。

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,以明中叶的唐顺之、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。他们反对前、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,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,被称为唐宋派

 

注音

栏楯(shǔn 修葺(  扃牖(jiōng yǒu 
先妣(    老妪( 阖门(    象笏( 
渗漉(shòn   异爨(cuàn    长号(háo 

渗漉(lú   垣( yuá)墙     冥(mí)然
呱呱(gǔ   凭几( jī    偃(yán)仰    瞻(zhān)顾     迨(dài

 

字词解释

旧:旧日的,原来的

辟,开。

方丈:一丈见方      垣墙:名次作动词,砌上垣墙       

三五:农历每月十五籁,孔穴里发出的声音,也泛指声音。

珊珊:美好的样子

逾:越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而:你

乳:名作动,用乳汁喂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兹:这里

若:你

竟:全 、整         类:像        比:及、等到

效:用作动词,得到效果        禁:忍住    得:能够

大母:祖母

亭亭,高高耸立的样子。盖,伞。

往往:古义,到处   今义,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。
呱呱:gū 小儿哭泣      guā象声词,形容鸭子 、青蛙等的响亮的叫声。
束发: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,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。
先妣:已死的母亲,《礼记》:生曰父、 曰母、 曰妻,死曰考、 曰妣 、曰嫔。

 

词类活用

东犬西吠(西:名词作状语,向西)
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(手,名词作状语,亲手)

雨泽下注(向下,方位名词作状语)

使不上漏(从上面,方位名词作状语)

前辟四窗(从前面,方位名词作状语)

垣墙周庭(垣墙,名词用作动词)

乳二世(乳,名词用作动词)

执此以朝(朝,名词用作动词)

 

一词多义

1.每移案,顾视无可置者(回头看)

2.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(拜访)

 

1.每移案,顾视无可置者(安放)

2.内外多置小门(设置)

3.沛公则置车骑(放弃,丢下)

 

1.县官日有廪稍之供(公家给的粮食)

2.稍出近之,然莫相知(逐渐,渐渐)

3.余稍为修葺,使不上漏(稍微,略微)

 

1.后五年,吾妻来归(女子出嫁)

2.江表英豪咸归附之(归附)

 

旧时栏楯,亦遂增胜(美)同:风景名胜

沛公不胜杯杓 (能承受,能承担)

何可胜道也哉 (尽)

此时无声胜有声(超过)

 

1.得、然、凡

的基本义是得到、获得,本文中又北向,不能得日,用的就是这个基本义。

还有能够、可以的意思,表示情况允许,文中的轩凡四遭火,得不焚就是能够的意思。阅读时,应该注意这两个的不同。

 

字在文言文中的使用率很高。

它常常用作形容词词尾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,本文中的室始洞然”“冥然兀坐就是。

然余居于此则是表示转折,可译为然而”“但是

此外,还可以用作指示代词,当这样、那样讲;用作动词,表示对的意思。

本文字出现两次,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,都是总共、一共的意思。

 

2.而、若、汝

文言文中,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的常有”“”“”“”“等,本文用到了三个:某所,而母立于兹吾儿,久不见若影他日汝当用之

前边学过的欧阳修的《伶官传序》用到了其他两个,与尔三矢,尔其无忘乃父之志。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几个例子,以加强记忆。

 

3.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

现代汉语中,数词常常和量词结合,构成数量短语,一起修饰名词或动词。文言文则不同,数词常常是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,而不需要量词的帮助。本文中用到了几处,例如:

室仅方丈,可容一人居

顷之,持一象笏至

一人就是一个人,一象笏就是一个象笏,都是数词直接修饰名词,中间没有物量词。又如:

庭中始为篱,已为墙,凡再变矣

室西连于中闺,先妣尝一至

轩凡四遭火,得不焚,殆有神护者

再变是两次变化(或变了两次)一至是到过一次,四遭火是四次遭受火灾,但是都没有用表示动量的量词。译成现代汉语时,应该补出恰当的量词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文言文表示动作行为发生两次时,动词前一般用副词,不用数词凡再变,意思就是变了两次。现在常说的一而再,再而三,就是保留了古汉语的这种用法。

 

 

句式

判断句──“项脊轩,旧南阁子也妪,先大母婢也”(“……表判断)

疑问句──“儿寒乎?欲食乎?”(用疑问词表示疑问)“何竟日默默在此,大类女郎也?”(……表示疑问)

 

 

 

 

五人墓碑记

作者

张溥(16021641),字天如,号西铭,明末太仓(现在江苏太仓)人。《五人墓碑记》是其中的代表。有《七录斋集》行世。

张溥幼年勤奋好学,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,抄好朗读之后烧掉,再抄,一直要抄六七遍,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“七录斋”。崇祯二年(1629),他继承东林党反对黑暗政治的优良传统,结交社会上有气节、有操守、有学识的士大夫,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“复社”,成为复社的领袖。在文学上,他主张“兴复古学”,强调“居今之世”,要“为今之言”,“务为有用”。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,内容充实,风格质朴。

 

拼音

张溥( pǔ )     ( yān )( mò )    ( liǎo )       ( shì )

( tí )(jì )    (jiǎo )        (qūn )     户牖( yǒu )

投缳( huán )        ( jìn )(shēn )        ( hùn )( fān )

( jiǒng )

 

 

通假字

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(止通“只” 有通“又” )

敛赀财以送其行(赀通“资” )

亦曷故哉(曷通“何” )

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(当通“倘”,如果)

 

一词多义

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,莫能与之争(兴旺,旺盛)呜呼,亦盛矣哉(盛大)
请其矢,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(把东西放入器物中)

 

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(拿出)

非常之谋难于猝发(发动)

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(头发)

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(抒发)

大王欲得璧,使人发书至赵王(发送)

 

 

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(士兵)

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,而卒葬之()

买五人之而函之,卒与尸合(最终,终于)
可以卒千年/语卒(终止)

 

凡富贵之子,慷慨得志之徒(指同一类人)

故予与同社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,而为之记(空,徒然)

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(只,仅仅)

舍车而徒(徒步)

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(光)

 

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(自己)

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(偏爱)
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(偏向)

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(私下,偷偷地)

私贩(不公开)

以己之私(私利)

“已”一般作副词,表示停止、完毕或已经等。

《捕蛇者说》中有“可以已大风”,那个“已”是动词,有治、治疗的意思。

本文中“凡富贵之子,慷慨得志之徒,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,亦已众矣”,这个“已”是副词,修饰形容词“众”,有太、很、甚的意思,表示不足道的人实在太多了。

 

“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”,“之”是结构助词,相当于“的”;

“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”,前一个“之”也是结构助词,后一个是代词,代“五人”;

“为之声义”,“之”是代词,代他们,也指“五人”;

“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”,“之”是动词,是“到……去”的意思。“之”字还有一种用法,就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使之成为短语,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成分。

1、“五人者,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”,“之”用于“蓼洲周公”和“被逮”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作介词“当”的宾语;

2、“夫五人之死,去今之墓而葬焉”,“五人之死”作全句的主语;

3、“然五人之当刑也”,“五人之当刑”作表示时间的状语;

4、“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,不敢复有株治”,“吾郡之发愤一击”作介词“以”的宾语;

5、“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”,“圣人之出”作动词“待”的宾语。

 

1、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关系,如“去今之墓而葬焉”;

2、表示前后词语的因果关系或承接关系,如“其疾病而死,死而湮没不足道者”;3、表示前后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,如“缇骑按剑而前”;

4、表示前后词语的转折关系,如“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”;

5、表示前后词语或短语的目的关系,如“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”。

 

文言文中,“也”是个语气词,可以表示各种语气。

“独五人之,何也”,“也”用于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;

“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,周公之逮所由使也”,“也”用于句末,表示判断语气;

“然五人之当刑也,意气扬扬,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”,“也”用于句中,表示语气的停顿;

“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”,“也”用于句末,表示判断语气。

 

 

词类活用

去今之而葬焉(修墓,名词活用为动词)

疾病而死(犯疾病,名词活用为动词)

吾社之行为士者(表率,形容词作名词)

买五人之脰之(用木匣装,名词活用为动词)

安能豪杰之流(使…屈身,形容词的使动用法)

人皆得以使之(对侍奴隶一样,名词用作状语)

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(远近的人,形容词活用为名词)

亦以死生之大(表明,形容词作动词)

缇骑按剑而(走上前,名词活用为动词)

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(做巡抚 名词活用为动词)

 

古今异意

1、“其疾病而死”:

文言文中,“疾”和“病”都有病的意思,但又有差别,“疾”常常指一般的病,“病”则指很重的病,二者连用时往往指病得很重。

今:病(总称)

2、“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”:

这个“行为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“行为”,是两个词, “行”指品行、道德,“为”是动词,作为、成为。

今: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

3、“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”:

“私人”,指党羽、亲信。

今:⑴属于个人活以个人身份从事的,非公家的;

⑵个人和个人之间的

⑶因私交、私利而依附于自己的人

4、“断头置城上,颜色不少变”:

“颜色”指的是脸色。

今:⑴有物体发射、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现象

⑵指面貌;容貌

⑶指脸上的表情

⑷指显示给别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

5、“大阉亦逡巡畏义,非常之谋难于猝发”:

“非常”是指不同寻常。

今:⑴异乎寻常的 ⑵十分

6、“不然,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”:

文言文中,“首”指头,“领”指脖子,这里偏指头,代性命。

 

句式

1.呜呼,亦盛矣哉!

感叹句。既建墓,又立碑,事情够盛大的了。赞美之情溢于言表。

2.独五人之,何也?

设问句。通过设问,表达五人的光照日月,引人思考。

3.四海之大,有几人欤?

反问句。通过反问,用“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”之少,反衬五人的高风亮节。

4.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。

双重否定句。充分肯定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,充满赞美。

5.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

反问句。对五人“荣于身后”给予充分的肯定。

 

 

登泰山记

作者

姚鼐(1731—1815),字姬传,一字梦谷,清代桐城人,杰出的散文家,桐城派集大成者。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“惜抱先生”,著有《惜抱轩全集》、《九经说》,他所选编的《古文辞类纂》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。

 

桐城派: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,经刘大櫆、姚鼐的发展,形成完整的理论,三人并称“桐城三祖”,姚鼐被称为领袖,他秉承了“文道合一”的主张,讲究义理、考据、词章三者兼长,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。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。

 

拼音

磴(dèng)  徂徕(  lái) 樗蒲 (chū  )  罅(xià

姚鼐( nài     (wèn)    若偻 (lǚ)    山麓(  

瀑()水    绛皓(jinghào  岱(dài)宗    戊(wù)申晦  

颍(yǐng        圜(yuán

 

字词解释

当其南北分者(在,在……的地方,介词。)

泰山之阳(阳:山的南面,水的北面为阳,这里指泰山的南面。)

其阴(阴:山的北面,水的南面,这里指泰山的北面。)

乘风雪(乘:趁,这里有“冒着”的意思。)

长城之限(限:界限,这里指城墙。)

遂至山巅(巅:顶峰,颠峰。)

半山居雾(居:停留。)

戊申晦(晦:阴历每月最后一天。)

极天云一线(极:尽,尽头。)

绛皓驳色(驳:杂,错杂。)

尽漫失(漫失:模糊、缺损。)

僻不当道者(僻:偏僻。)

明烛天南(烛:名词作动词用,照。)

余始循以入(以:相当于“而”,表顺承。)

及既上(及:到。)

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(稍见:依稀看见。)

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(以:在。)

或曰(或:有人。)

或得日,或否(或:有的。)

皆不及往(及:来得及。)

罅(石缝)

望晚日照城郭(望:远看。)

 

通假字

其级七千有余(“有”通“又” )

成五采(“采”通“彩” )

多平方,少圜 (“圜”通“圆” )

 

词类活用

汶水西流,济水 流(名词作状语,向西,向东)

明烛天南(名词作动词,照)

山多石,少土;多平方,少圜;少杂树,多松(形容词作动词“有很多”“很少有”)

 

一词多义

余以乾隆三十九年二月(在,介词)

余始循以人(同“而”,连词)

回视日观以西峰(和“上”“下”“东”“西”“来”等字连用,表时间、方位或范围,为现代汉语所沿用,不必译)

 

 

 

句式

当其南北分者,古长城也。(者……也。判断句。)

 

 

 

病梅馆记

 

作者

龚自珍(17921841),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。又名巩祚,字璱人,号定盦,浙江仁和(现在杭州市)人。《乙亥杂诗》

出身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官僚家庭。少年时期即鄙薄时文制艺,爱好经世致用之学和诗词。38岁考取进士。前后在内阁中书做了二十年无关轻重的下级官吏。后来借故辞职南归。死的那一年在丹阳云阳书院担任讲席。

龚自珍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张,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。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。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,大胆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、统治集团的专制和腐朽,热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,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。

 

拼音

蟠(pán  以欹(  qī  )为美    明诏( zhào )大号    斫( zhuó )直

遏( è  )其生气       甘受诟(  gòu  )厉       多暇( xiá  )日

鬻( yù)梅 

 

字词解释

梅以曲为美,直则无姿     姿:风姿 

以欹为美,正则无景         景:景致 

以疏为美,密则无态         态:神态 

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         此:这些;知:明白 
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    以:来;绳:名词动用,约束 
斫直,删密,锄正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直,密,正:形容词作名词,……的枝条 
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     夭,病:动词使动用法,使……曲折,使……成为病态 
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         智力:智慧,力量 
明告鬻梅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鬻:卖 
而江浙直梅皆病,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        而:于是;烈:厉害 

予购三百盆,皆病者,无一完者         病:病残;完:完好 
既泣之三日,乃誓疗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泣:为动用法,为……哭泣;乃:于是 
必复之全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复,全:动词使动用法,使……恢复,保全 
辟病梅之馆以贮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辟:设立;贮:安置 
安得使予动暇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安:怎么;得:能;暇:空闲 
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穷:形容词使动用法,耗尽 

 

 

一词多义

使

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,删密,锄正(让,命令)

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,周公之逮所由使也(主使)

人皆得以隶使之(使唤,驱使)

秦王使使者告赵王(派,命令)

 

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(疾病,重病)

予购三百盆,皆病者,无一完者(有病)

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(使……病)

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(困苦)

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(担心,忧虑)

今人乃以俭相诟病(羞辱)

 

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(解开,解下)

后虽经婉解,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(解释)

有不解处,望请其指教(明白,理解)

太后之色少解(缓和)

秦军解去(解散)

 

予本非文人画士(本来,原本)

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(根本,基础)

抑本其成败之迹,而皆自于人欤(考察,推究)

强本节用(本业,农桑)

 

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(使穷尽,用尽)

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(完结,终了)

问其深,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(走到尽头)

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(不得志)

所识穷乏者得我欤(贫困)

穷寇勿追(走投无路)

穷山恶水(荒僻)

 

君之病在肠胃(名词,重病、病)

人皆嗤吾困陋,吾不以为病(名词,缺点)

圣人非所熙也,寡人反取病焉(名词,耻辱、没趣)

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(形容词,困苦不堪)

 

以夭梅病梅为业;以五年为期(“以……为……”中“为”当“作为”讲,“为”是动词,其后是名词,可译为“拿(用)……作为……” )

梅以曲为美……以欹为美……以疏为美(以……为……”中“为”当“是”讲,“为”是动词,其后是形容词,表示比较起来怎么样。 “以团结为重”,不需翻译。)

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时告鬻梅者(介词,把)

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(介词,凭借)

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;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(作连词,表示行为的目的,译成“来”。)

 

 

 

 慧文溪 发表于 2008-1-13 13:39:00  阅读全文 | 回复(1) | 引用通告 | 编辑


  • 标签:高中 学习 文学 
  • Re:高二上一部分文言整理

     

    访客1j04Dp(游客)内容是很好 但是看着真费劲 不清楚

     访客1j04Dp(游客)发表评论于2011-12-5 14:18:00  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

    发表评论:

     Others

    News


    Comments

    Calendar
    <<  < 2011 - >  >>
    1 2 3 4 5
    6 7 8 9 10 11 12
    13 14 15 16 17 18 19
    20 21 22 23 24 25 26
    27 28 29 30 31





     Links & Counts
    Links
     
    Counts 
     

     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